跳蚤防治

台灣地區每當春夏之季節,在工廠、倉庫、車庫、甚至於住家,常有跳蚤發生;生活起居於同一環境空間的人員,被叮咬得奇癢難忍,甚至於抓破皮形成皮膚病。被跳蚤叮咬有別於被蚊蟲叮咬,當跳蚤叮咬人時,會分泌一種出血唾液,破壞人體皮膚之表皮組織,使得被叮咬部位除痛癢外,並出血;所以皮膚上留有紅點;而且跳蚤叮咬時不僅只叮咬一處。被跳蚤叮咬另有一特徵,即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蓋以下之小腿;此乃因跳蚤擅跳,一躍可達二、三十公分;又跳蚤的成、幼蟲多棲息於地板的塵芥內,羽化的成蟲自地面跳上來咬人,所以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蓋以下之小腿。

防治方式:依環保署規定藥劑實施殘效地板噴灑

跳蚤會傳播多動的傳染病,諸如鼠疫,係由印度鼠蚤傳播鼠疫桿菌。鼠疫桿菌遍布於地球溫熱帶地區之鼠群;除印度鼠蚤外,亦有數種蚤類是次要病媒。

印度鼠蚤糞便另可傳播立克次體之鼠型斑疹傷寒。此立克次體亦存在於鼠群,並由蚤類媒介傳播給人。此外,蚤類為狗、鼠、寵物及人體多種腸道寄生蟲之中間宿主。有些人或動物對蚤叮咬特別敏感,奇癢難忍,呈過敏現象,有的人則不痛不癢,毫無感覺。